林秀芹院长、龙小宁教授出席第十五届“同济-拜耳”知识产权论坛
来源: | 作者: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 发布时间: 2024-12-11 | 304 次浏览 | 分享到:


知产院讯 2024年12月6日上午,由同济大学、德国拜耳集团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福州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同济-拜耳”知识产权论坛在福州大学顺利举办。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林秀芹院长、龙小宁教授应邀出席本届论坛。期间,林秀芹院长担任四环节“营商环境与创新企业合作共赢”的主持人,龙小宁教授分别担任第二环节“专利转化与高质量发展四环节营商环境与创新企业合作共赢的与谈人。

开幕式环节,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高效能合作政策措施,走福建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要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强化企业创新创造主体地位,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突出全链条保护,坚持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更好发挥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平台作用,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实效;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聚焦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功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罗东川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为福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在致辞中指出,检察机关在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他强调,法治是最佳的营商环境,并呼吁加强与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及高校的合作。此次论坛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期待与各方深入探讨,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发展。

德国拜耳集团知识产权公司总裁Dr. Jörg Thomaier充分肯定了拜耳-同济知识产权论坛长期以来取得的成就及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他回顾了该论坛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深化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在致辞中指出,自2003年以来,同济大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并于2016年成立了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旨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教育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应用。自2006年起,该论坛由同济大学与拜耳集团联合创办,得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支持,逐渐发展成为中外知识产权专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对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

当天上午,龙小宁教授在“专利转化与高质量发展环节中,强调了专利转化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专利转化率偏低的三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专利质量不高,存在大量非正常申请的专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减少对创新行为的非市场化干扰,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其次,转化激励机制缺失,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有大量沉睡专利,应推动机制改革,给予发明人经济激励,如收入分配权等;最后,转化成本过高,技术、法律等信息的搜寻成本以及许可谈判中的交易成本较高,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但该制度仍需为权利人提供更强的激励,进一步提高年费减免力度。

当日下午,龙小宁教授在“营商环境与创新企业合作共赢环节中,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不同地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外国原告的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旨在回答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问题。龙教授指出,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的是“法治化”,即公正、公开、无歧视、可预期,而非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