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深入探究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法治保障需求,助力我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优化与完善,8月25日至26日,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史祥琳、张婧怡、林坜桦、汪佳文同学、法学院林翰泽同学组成的“从‘新’出发,万‘锂’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教授罗立国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宁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开展为期两天的深度调研学习。本次实践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个人访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调研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第一站:宁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探访知识产权的“快速通道
8月25日下午,实践队首站抵达宁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该中心致力于为宁德市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专业服务。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林瑞金主任介绍道,“通过专利预审服务,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可由原来的平均22个月缩短至3-6个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更是压缩到1个月和2周以内。”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领导、中心预审员以及维权援助专家与实践队展开了深入讨论。针对队员提出的“中心在专利预审、产业服务、风险预警、国际对接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与典型经验”等问题,林瑞金主任表示:“中心在服务本地新能源企业海外布局、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等方面建立了系统地协调机制,构建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并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预警提示和应对指导服务。”
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详实的介绍让队员们对新能源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际操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站: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受知识产权赋能创新的“时代力量”
8月26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宁德时代的发展历程、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从2011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再到如今全球市场份额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宁德时代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展柜中陈列着各种型号的电池产品,墙上挂满了专利证书,彰显着企业的创新实力。
随后的座谈交流,知识产权部门工作人员与实践队进行了近三小时的深入交流。首先概述了宁德时代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架构:“我们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团队规模合理,分为多个专业组,在全球专利布局、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建设等方面都有完善的体系。”
商业秘密保护是新能源行业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涉外商业秘密的保护,知识产权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了公司的多维保护措施:“我们建立了从物理隔离、电子监控到人员管理的全流程保密体系。新员工入职必须接受知识产权培训并签署保密协议,研发区域实行分级授权访问,所有文档流转都有踪可循。”
交流结束后,队员们深感震撼:“原来知识产权的价值可以如此巨大!宁德时代不仅是在制造电池,更是在运营知识产权这座‘金矿’。”
第三站:福州知识产权法庭 ——参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最后防线”
26日下午,实践队奔赴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进行参访学习。庄严的审判大楼内,队员们首先参观了法庭的文化长廊,了解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福州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设成就。“自2018年成立以来,法庭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超过2万件,其中技术类案件占比30%以上。”法官助理介绍道。
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兼福州知识产权法庭朱玲率知识产权庭全体法官与实践队开展座谈,朱玲指出“类似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难度很大,法官需要同时具备法律素养和技术理解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技术调查官制度,聘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协助法官查明技术事实,参与辅助案件办理,平均缩短90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座谈结束时,朱玲副院长鼓励同学们:“知识产权事业前景广阔,希望你们夯实专业基础,未来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优秀法律人才,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从“新”出发,万“锂”同行。两天的调研行程紧凑而充实。队员们深入创新一线,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知识产权如何护航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关注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夯实专业基础,未来为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贡献青春力量。实践队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以期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