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院讯 新生启新程,名师引前行。9月5日下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在法学院B420教室举行2025级新生导师见面会。本次见面会师生共聚一堂,新生畅谈个人志趣,导师寄语学术未来,助力同学们明确学业方向,为研究生生涯奠定良好开端。本次会议由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主持。
见面会伊始,林秀芹院长致欢迎辞。林院长表示,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是一个非常高效、团结且精致的大家庭,其面向全体2025级新生介绍了学院师资队伍及发展概况,并邀请新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本科院校与专业背景多元,实习、科研及竞赛经历丰富,展现出对知识产权多个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
导师分享环节,各位老师分别就自身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向新生提出殷切期望。
龙小宁老师在线上介绍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并向各位同学提出未来学业发展上的三点建议:
第一,善用跨学科的思维方法与工具。掌握多元分析工具有助于未来的研究,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第二,深耕每门课程。找到个人突破点,深挖潜力,我们才会收获更多真知。
第三,成事需认真。以认真专注的态度对待学业与科研,把握硕士、博士阶段的宝贵时光,踏实积累、厚积薄发。
李晶老师表示,从同学们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光芒,是一种真正的“未来可期”。李老师介绍了自己研究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并表示将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实现生涯发展。她鼓励大家在人工智能时代,着力发掘人类特有优势,夯实专业基础,注重人际协作,把握时代机遇,顺势而为,并祝愿同学们在求学期间身心安宁、步履不停。
王俊老师围绕“创新、知识产权、竞争”三个主题词分享见解。王老师指出,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努力的效果容易被稀释,创新才是破除“内卷”的重要途径。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未来三至四年的时光,拓宽认知边界,不局限于课堂,积极涉猎跨学科知识,主动与优秀师生交流,善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
杨正宇老师就同学们的成长过程分享三点建议:第一,追求片面的深刻好于全面的平庸。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第二,面对存在的疑问,我们可以在完成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更多可能性。第三,在学习之余不忘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董慧娟老师介绍了自己关注的前沿法学议题,并向大家提出三点希冀:
一是不忘初心。遇到困难时,回望来到知识产权研究院的初衷。
二是善于求助。主动从外界获取各种信息,积极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求助,以更open的心态多跟别人交流。与同学保持团结协作的关系,一起面对外部的竞争。
三是关注身心健康和情绪健康。希望同学们在知识产权研究院做到“吃好、喝好、学好”。
罗立国老师祝贺同学们经过层层选拔进入研究院,并建议大家在多种发展路径中明确方向。确立目标后,应深入思考所需能力,不断锤炼专业素养与身体素质,奔赴更远大的前程。
乔永忠老师赞扬新生的优秀素质,并强调应思考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科研与学习效率。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善用AI工具,开拓新的研究切入点,共同突破学术难关。
最后,林秀芹院长以“于更高处见天地,于更深处见自己”寄语新生,强调中国已经崛起,国家的发展重任落在每一位同学肩上。她提出三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大家能够拓展人生格局,勇于突破边界,拥抱无限的游戏。在新阶段要肩负历史使命,保持更好的韧性,积极面对困难、享受困难、克服困难。
第二,希望大家完成从“学生”到“学者”身份的转变。研究生阶段不应仅停留于概念的背诵,而应培养提出真问题、开展深研究的学术能力,以“在一厘米宽度中崛出一公里深度”的精神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主动寻找问题并寻求导师的指导。
第三,面向未来,希望大家在不确定中构建确定性,以终为始,动态规划,保持开放的心态。尽管AI将替代部分岗位,但人类在复杂决策和情感判断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林院长指出,中国急需知识产权人才助力企业国际化,青年学子机遇广阔。大家应当勇于试错、团结协作,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5级新生导师见面会在温馨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愿同学们将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作为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此收获一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能力和胸怀。期盼各位能不断历练,既锤炼独立判断之能力,亦葆有团结协作之热情,既收获知识的丰盈,亦修炼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将求学之路看成一场修行,遇见更加惊艳、完善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