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知竞博士生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 | 作者:知识产权研究院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0-04-26 | 3492 次浏览 | 分享到:
    知产院讯(记者 刘沛昀 蔡子贤 报道)2020年4月25日,时近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知竞博士生论坛”以网络直播的方式顺利举行。来自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澳门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以及两岸三地的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法院、行政机关等业界人士12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日晷乾坤斗转千番,万邦竞争变幻多端。时之所需者,国之所重者,唯创新发展。与会嘉宾以“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竞争与知识产权”为议题,共同探讨了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相关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展现了两院博士生最新研究成果与风采



    活动伊始,由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以及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作论坛开幕致辞。
    首先,宁立志教授致辞。宁教授向疫情之下克服时空阻碍、坚持科研不懈的师生致以敬意,并向林秀芹教授团队对此次论坛的精心组织表达衷心感谢。他指出,在这一特殊时期,与会人士踊跃参与本次论坛,亦为抗击疫情的表现形式——未为病毒之威所摄,正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这对提振科研士气、激活学习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宁教授期望与会师生可以利用本次网络会议,充分展现研究成果与学术心得,并预祝本届知竞博士生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林秀芹教授致辞。林教授对共克时艰、齐话知识产权保护的诸位与会嘉宾表示由衷的欢迎。她认为,在这棠梨花落、木槿初荣之时,海内外专家学者师生同侪齐聚一堂,以应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呼,十分应景、意义非凡。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初步胜利,但全球仍深陷疫情危机的特殊时刻,知识产权业界同仁仍坚持工作、同力协契,这一坚毅精神难能可贵。最后,她对国家知识产权局、福建知识产权局以及厦门知识产权局各位领导对学院工作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希望两院同学能够展示优秀学术水准与风采,为庆祝知识产权日献礼,为推动绿色创新贡献各自力量。



     随后,本次博士生论坛进入学术研讨环节。本次学术研讨共分为“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竞争与知识产权”两个单元,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朱冬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先后由两院博士生依次作论坛演讲,再由嘉宾进行多维点评。虽是网络直播,但现场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术讨论氛围热烈、精彩纷呈。



    第一单元主题为“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基础理论研究”,共有五位博士生发言。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周克放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法判断范式》为题,以商业秘密的立法趋势、性质争论为引入点,结合国内外规范与近日上市公司董事长翻墙偷拍事件,梳理了授权模式(权利)与列举禁止行为模式(行为)两种法益保护范式。他认为,行为法模式在举证上更为灵活便利,应作为判断侵犯商业秘密侵权的核心路径。武汉大学法学院2017级博士生郭玉新以《欧盟竞争法中创新损害理论的启示与镜鉴》为题,阐述了创新越发重要并逐步成为竞争参数这一背景下,欧盟竞争法正在采取合并控制制度为视角的创新损害分析框架,并从审查方法、考量因素、分析标准等角度,探讨了上述框架对我国反垄断修订的启示与借鉴,列举了经营者集中竞争执法的创新分析标准。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李超光以《电商法中“恶意错误通知”认定标准与适用》为题,结合法理、司法与实践,介绍了“通知删除规则”的起源与中国适用问题,分别厘清了《电子商务法》中恶意通知与错误通知的认定问题——在主观意志上,“恶意通知”较宜采用“明知”的标准,以此实现权利人与平台经营者利益的衡平。“错误通知”作为事实认定问题,应关注“错误”大小与“恶意”大小的对应问题、权利人指称对事实认识不足问题与不合格通知问题。武汉大学法学院2018级博士生叶紫薇以《商标法中的商标使用制度浅析》为题,在分析商标使用的内涵即商标使用具有商业性与来源识别性的基础上,整理了商标使用的类型。在我国立法现状下,她提出应明确将商标使用作为商标注册的必要条件,商标的权利维持需要真诚、持续、正确的商标性使用,并探讨了是否应以商标使用作为侵权认定前提这一问题。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郭壬癸的《“一带一路”南亚地区与我国商业秘密法律制度差异化研究》演讲内容来源于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一带一路”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研究》一书的内容,他期望上述比较法研究能够为学界提供一点研究素材。在对南亚地区商业秘密法律制度进行概述后,分别从客体、判断、侵权救济等角度结合当地司法判例阐述了斯里兰卡与印度的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并在最后指出南亚地区商业秘密制度在规范、不正当手段、举证责任、侵权商业秘密类型与竞业禁止与竞业限制等方面与我国存在的差异。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杨丽庭长对上述几位博士生的演讲进行了热情周到的即席点评。她认为同学们的论题与论证均与司法实务紧密相连,尤其是其中的商业秘密原告举证困难、电商平台“通知删除”责任问题能够引起司法实务界一定的共鸣与启发。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王德夫博士则以自身经验与现场情况为据,认可了会议对时间节奏的把控、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与信息质量。他有的放矢地评析了各位博士生的论证亮点,并从时势环境、现实意义、新颖程度、控场语速等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同学们演讲内容的建议。作为另一位点评人,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董慧娟副教授指出,五位博士生在“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基础理论研究”议题下的精彩报告跨度较大、各有千秋。她专业精辟地梳理出上述同学的发言焦点,并在演讲题目的延伸方向、逻辑关系、考量因素、关联法益等层面提供了自己的见解。




    第二单元主题为“新技术、竞争与知识产权”,有四位博士生发表了演讲。武汉大学法学院2019级博士生罗智科以《拒绝交易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兼评海能达诉摩托罗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一审判决》为题,介绍拒绝交易行为的内涵和拒绝交易纠纷的司法实践,通过具体分析案例中海能达商品的技术成分、互联互通的实现难度、开放必要设施等经济可行性等,探讨拒绝交易行为是否会起到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18级博士生黄宗琪以《体育赛事直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为题,从作品和录像制品之争中尝试为体育赛事直播定性,提出了物权法、合同法保护直播的不匹配之处,并认为广播组织权能够避免对独创性认定的不确定性,也更能顺应国际主流,并希望探求扩展广播组织权权利主体范围的可能性。武汉大学法学院2019级博士生栾媛以《云服务提供者著作权间接侵权认定的司法逻辑》为题,认为应查明云服务提供者的技术实现过程以确定侵权行为、确认侵犯著作权的成立与否,才能以此定夺该行为适用《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还是《侵权责任法》。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娜迪亚·叶尔肯以《涉外贴牌加工中审查义务合理性浅探》为题,依次介绍了涉外贴牌加工的定义与分类、审查义务与商标侵权、审查义务存在的基础、审查义务的范围与程度、审查义务是否合理且必要,总结出对涉外贴牌加工而言,应坚持商标法的基本原理,从本质上探讨其合法与否;同时也提出展望,认为对于可能出现的恶意抢注行为应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完善,而不是依托国内加工企业完成审查义务来完成。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助理教授李晶博士从实务层面,对上述报告进行一一点评,肯定研究主题与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紧密相关,体现了很强的问题导向;同时,李晶博士提供了跨界研究的思路,结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法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提出了从社会成本、总体福利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等视角出发的建设性意见。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助理教授杨正宇博士首先肯定了发言人们既懂技术又能运用法律的复合才能,随后分别评析了各位发言人的论证思路,层次分明,并为各研究方向的完善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



    闭幕式环节,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以及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作论坛总结。
    首先,林秀芹教授为本届论坛作总结。林教授对本届论坛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会务人员的后勤保障表示衷心感谢,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论坛上嘉宾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为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位发言人紧跟前沿,充分展示了对理论前言问题的挖掘,敏锐地把握住了知识产权问题的时效性和前沿性;点评人亦是画龙点睛,在发言人的演讲基础上梳理了其核心内容,分享了对其研究成果的相关见解,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报告内容。同时对本届知竞论坛给予高度认可,对嘉宾们的认真和专业素养表达了感谢,并对下届的论坛表达了期待。
    随后,宁立志教授为本届论坛作总结。宁教授指出,本届论坛发言内容涉及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和竞争法等经典研究方向,同时与热点案例与问题相结合,选题前沿。点评环节亮点纷呈且入木三分,发言环节简洁流畅又不失多元。肯定之余,宁教授也提出了五点建议,给与会嘉宾们提供了新思路:第一,适逢多部法律修订契机,可以联系修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既有利理论研究,又服务制度建设;第二,关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谈判协议涉及条款落实,从而展开相关研究;第三,报告内容可趁热打铁,紧跟时下要闻,在报告的选题上可适当与时下疫情防控相呼应,例如,防疫物资采购涉及的联合采购垄断问题等;第四,特殊时期的反垄断问题,疫情之下诸多企业面临破产,经营者集中审查的过程是否会在企业破产的并购问题上具有特殊性;第五,随着近日电子消费券的发放,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竞争对手,是否又会引发指定交易和行政垄断等需要反垄断法规制的问题。宁老师认为,本次论坛的圆满落幕是为高校复工复课的热身,对疫情之下与会嘉宾们依然坚持学术研究感到欣慰和敬佩。同时,对身处疫区一线师生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与会人员致敬,期待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