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宁教授 、冯晓青教授答记者问 | 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变局中开新局
来源: | 作者:知识产权研究院 | 发布时间: 2021-04-27 | 34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既面临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也蕴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知识产权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将创意推向市场?中小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适应新形势,增强竞争力?426日,在迎来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本版特邀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龙小宁教授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冯晓青教授,对话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从经济学、法学等不同角度探索知识产权护航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之道。

创造


记者:每个企业的创新都始于创意,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龙小宁: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带来业绩增长


      无论规模大小,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和知识产权决策的过程中,遵循的是同样的经济逻辑,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所以,当一个创新活动或知识产权决策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企业无论大小都会主动选择去从事这一活动;反之,企业将不会开展创新和知识产权活动。


      我们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知识产权和创新产品会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说来,每增加一件专利授权,工业企业可实现0.24%的年销售额增长,而上市公司可增加608万元的市值。拥有驰名商标可以为企业带来近1000万元的年销售额增加。基于德化陶瓷企业的研究发现,每增加一件版权登记,德化的工艺陶瓷企业可实现3000元的利润增加。

      这些数据表明,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不管是以专利、驰名商标还是版权的形式,都可以对企业经营产生正面的影响。同时,这种正向效应并不随企业规模变化,换句话说,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对它们的经营都是有好处的。

发展


记者: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和运用情况整体处于怎样的水平?其与企业规模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龙小宁:创新水平与企业规模正相关


     一个企业自身的创新行为往往可以通过其所创造的知识成果的传播,给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正向影响。这种对创新企业自身以外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学中被称为
正外部性。正是因为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阶段,鼓励企业创新尤为必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也有必要研究企业的创新表现以及知识产权活动,进一步考察企业规模对创新和知识产权活动的影响。


     我们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库、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和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来观察我国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创新表现。分析发现,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大致呈现出与企业规模正相关的规律,在各类企业中,上市公司的创新活动和知识产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前者研发支出强度为
2-4%、平均专利拥有量为22-34件,而后者研发支出强度为0.8%-1.4%、平均专利拥有量为3-5件);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规模越大,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也越大,其中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最低(研发支出强度为0.8%、专利持有量为3-4件)。

     如上所述,不论企业规模大小,知识产权和创新产品都能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小企业没有像大企业一样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拥有更多创新产出和知识产权拥有量?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和大规模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和知识产权决策得到的边际收益是相同的,但却没有选择进行相同数量的创新投入,原因应该是这一行为和决策对应的边际成本不同。创新以及知识产权创造是一个长期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拥有方面有天然的劣势:首先,没有足够的内部留存收益来进行创新投入;其次,在向外界进行融资时会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世界难题等。

运用



记者: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的难题。类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等服务,该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将创意推向市场?

 

龙小宁:依靠市场力量将创意推向市场


     要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创新和融资难的困境,根本的解决途径是依靠市场力量。以专利保险为例,我们针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在
2012年推行的专利保险试点展开实证研究,发现这项试点的实施提高了专利诉讼的数量和专利保护的水平,从而激励了企业创新,使得位于试点地区的上市公司显著增加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这个成功案例的作用机制如下:政府支持保险公司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企业自发进行保险购买,从而达到了降低侵权诉讼成本、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进而增加了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动力。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培育专利保险市场,借助市场力量和企业自发的保险购买的市场行为,来有效推动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在将创意推向市场过程中,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与建立专利保险市场,提高专利保护水平的逻辑相类似,解决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问题也可以依靠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来解决。企业的研发过程包括研究与开发两个环节,后者相比前者往往需要更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中小企业遇到的挑战特别大。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让中小企业研究出的技术成果,包括已经申请了专利但缺乏转化资金的创新技术,在技术交易市场上得以交易,那么大规模企业可以通过收购相关技术甚至整个企业,来进行后期的大量资金投入,以实现中小企业技术成果的转化。

培育



记者: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积极出台并推动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方面应发挥哪些作用?

 

龙小宁:政府培育市场而非促成交易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政府需要起到培育市场的作用,而非直接促成交易的作用。比如为了有效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需要厘清这一市场发展的关键挑战,即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和超前性,决定了其交易市场较为稀薄,稳定的市场定价较难获得,甄别和判断其价值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换言之,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存在定价难的问题,这
个挑战一方面令知识创造者的独占权及其经济收益形同虚设,从而削弱了未来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创新成果与使用者之间的错配,使得知识和技术不能得到最高效使用,影响了产业增长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充分发挥。

     需要强调的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根本动力,需要通过法治化的制度建设(包括价格生成机制等),来帮助培育市场,并提供切实有效的产权保护,以帮助市场力量更顺畅地决定创新成果的去向。归根到底,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水平的难题,需要通过公平、透明、无歧视、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成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特刊